發布時間:2019.02.21/點擊次數:°C 返回列表
為了成為全球高科技制造業的主導力量,中國政府推出了所謂的“中國制造2025”。通過使用補貼,動員國有企業和追求知識產權獲取,該計劃旨在趕上,然后超越西方先進行業的技術實力。
然而,華盛頓認為,該政策依賴于對外國投資,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盜竊和網絡間諜等歧視性待遇。這導致對外國投資的監督收緊,加劇了對如何最好地回應中國行為的爭論。
中國總統習近平是2025年制造中國的幕后推手。中國制造2025年是中國轉型為高科技強國,主導先進技術的藍圖。中國希望成為機器人,先進信息技術,航空和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領導者。
乍一看,這在中國軌跡的背景下是有意義的。他們希望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并在工資上漲時攀升增值鏈,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制造2025基于“工業4.0”,這種德國概念證明了無線傳感器和機器人等先進技術以及互聯網,可以在生產率,效率和精度方面取得顯著進步。
該倡議的批評者擔心,中國制造2025年的意圖不僅僅是加入德國,美國和日本等高科技經濟體的行列,而是要完全取代它們。制造在中國2025希望實現自給自足,同時成為制造超級大國,在重要的高科技產業中占據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這對依賴出口高科技產品的國家提出了問題。
為了實現這一計劃,有五項原則和五項主要任務,重點是改善10個關鍵制造業。
該計劃還突出了10個關鍵行業,其中一些已經被討論過了。完整清單包括:
對于許多人來說,尤其是西方人,“中國制造”標簽已成為低成本和低質量的代名詞。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喜歡來自中國的產品。他們將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視為獨特的優質產品,具有文化價值。
然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為無數品牌生產了無數物品。當那件事發生時,人們開始改變他們的觀點。這種轉變是由于消費者的經驗和與中國產品相關的媒體報道的影響。
如果您沒有某個國家的個人或直接經驗,媒體將決定您的意見。如果你閱讀了很多負面文章,那就會導致負面看法。這就是為什么人們開始將標有“中國制造”的東西視為廉價和低質,而不是獨特和文化。
“中國制造2025”倡議旨在通過打入西方列強控制的高科技產業來消除這一標簽。
中國是否希望成為一個高科技強國對全球市場構成威脅?它的批評者會以挑釁的方式回答,“是的。”人們擔心中國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野心意味著整個行業都可能受到競爭對手地緣政治力量的控制。
鈷工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Cobalt為大多數現代電子產品提供動力,如果中國要控制整個供應鏈,它可能會帶來麻煩。
批評者還擔心,中國通過優先考慮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激勵措施來扭曲全球市場。在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行為是“不合理和歧視性的”。
簡而言之,這是因為它將使中國與美國直接競爭。這就是特朗普明確表示擬議的美國關稅旨在阻礙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原因。
這種策略不太可能有效,并且有可能破壞而不是推動美國制造業的發展。大多數中國制造2025年的先進工業仍在開發中,尚未出口到美國。
例如,中國希望發展其航空業,但距離波音公司還有很多年的歷史。目前,中國仍然是波音飛機的大買家。
各國擔心中國正在建立違反世貿組織技術替代規則的配額。制造在中國2025年制定目標,到2025年實現核心部件和基礎材料70%的自給自足。這可能會嚴重影響韓國和德國等嚴重依賴高科技出口的國家。
通常,這些供應鏈跨越多個邊界,高度專業化的組件通常在一個國家生產,并在其他地方進行修改或組裝。然而,中國有意通過補貼國內產業和重商主義產業政策來吸收整個全球高科技供應鏈。
2025年中國制造將成功的原因可以在中國的任何工廠中找到。曾經雇傭大量工人的工廠已經沒有工作的候選人。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和對工廠勞動興趣不大的新一代人正在迫使人們改變。
現在,人們正在被一系列機器所取代,每臺機器都會完成工作,用來完成15人26步。這告訴你,2025年制造的倡議不僅僅是中國領導人推動的事情。相反,它是從下往上推動的。中國各地的企業和城市都知道他們必須現代化或消亡。
現代化可能不會在2025年之前發生。可能在此之后很久。但中國將會實現這一目標,因為必須這樣做。
為了打擊中國制造2025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實施了一系列關稅。我們目前正處于為期90天的貿易休戰期間。然而,總統已經表示,如果有良好,穩固的動作和良好的行動,他可能愿意延長90天。
目前貿易談判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但堅持你的樂觀是明智的。不要急于得出任何結論,等待這一結論。
像大多數事情一樣,特別是在政治和全球貿易中,在提到中國制造2025時,沒有什么是真正的黑與白。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國家渴望跟上技術進步并獲得收益的愿望。在中國實施這一計劃之前,德國和日本等國家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另一方面,看起來中國希望對全球市場中的某些行業施加束縛。通過實現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一些目標,其他幾個國家將處于嚴重劣勢。
隨著美國的反擊和其他國家密切關注這些事件的發展,時間只會告訴中國制造2025會發生什么